“十一五”我区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园区、工贸小区、专业市场为载体,以特色产业为纽带,以知名企业为龙头,以千家万户为依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抓大育强,扶小促壮,扩大民营总量,膨胀民营规模,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的地位和比例。
“十一五”我区民营济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到“十一五”末,全区民营企业总数达700家,个体工商户总数达16500户,全区民营经济完成本级入库税金6400万元。
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规划:
(一)工业经济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初步形成。
“十一五”期间,“工业兴企,工业强区”理念要进一步强化,工业将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我区民营经济将实现由商贸型向工商型的转变,经营领域和经营层次进一步拓宽,逐渐由过去低层次的商业流通、餐饮业和传统加工业为主向机械加工、医药化工、农产品深加工转移,形成具有鲜明自主性和前瞻性的产业格局。“十一五”期间,食品加工业大力发展,重点发展的粮油、肉奶、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将逐步增强我区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医药工业长足发展,通过利用中药现代化科技项目建设,形成药材种植和加工基地。四方药业等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规模不断扩大,快速发展;机械制造业中制药机械、包装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长足发展;长城门业、永发纺织、汇丰纸业等一批改制和新上企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初步形成以鑫源建材、龙昆化工、威华工业硅、长城门业、宏祥皮革、恒润化工、恒力化工为龙头的制造加工业;以瑞阳、永广、浩展、恒达为龙头的塑编业;以滨河置业、万盛工贸有限公司、长江置业、豫东建筑安装为龙头的建筑安装业;以润鹏罐头、桂邦食品、绿色粮业、鼎天食品、荣立新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以荷花市场、中原国际商贸城、精细建材城为龙头的商品流通业。
(二)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平等竞争、一视同仁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区委、区政府对发展民营经济高度重视,企业经营环境将不断改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这一作为实现川汇崛起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政府办事效率的不断提高,工作作风的转变,以优化环境办公室、效能监察中心、环境治理大队为依托,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上下功夫,坚持不懈地一抓到底,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处处都是投资环境,投资环境就是生产力、是竞争力、是吸引力。真正达到亲商、安商、尊商、富商。
(三)实行“科技兴企”,科技创新战略成为民营企业发展新取向。
“十一五”期间,要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必将成为我区民营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在现代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下,大部分民营企业对人才、技术、管理和品牌等核心竞争力因素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意识正在不断增强,创名优、争名牌的企业越来越多,转换民营企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集约化经营成为民营企业共识。
(四)民营企业在第一产业中的投资比重进程加快。
中央一号文件及一系列涉农政策措施的出台,将调动民营企业对发展农业经济的投资力度。出现围绕“农”产品作文章,发展特色产业,从而拉长近农产品的升值链条。华润置业、人龙牧业、绿色粮业、桂邦食品等一批民营企业利用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迅速成长起来。“十一五”期间,在第一产业领域范围内,将会形成更多具有竞争实力的龙头企业,带动我区经济发展。
一、重点项目建设及年度设想
(一)项目名称:
川汇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中心
(二)项目内容:
1、基本思路:以服务各类中小企业为宗旨,以营造良好的经营发展环境为目的。强化政府服务意识,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加强服务机构建设,拓展服务领域,规范服务行为,促进服务市场,形成为中小企业创业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各类服务。
2、目标任务:
从2006年开始,用5年时间,初步形成以政府公共服务、非盈利性机构公益服务和中介机构商业化服务为一体的满足中小企业基本需求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配置服务资源,大力开发服务产品,着力创建服务品牌,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形成规范的服务市场和完善的服务供应机制。
(三)年度设想。
分年度实施计划:2006年通过各级政府协调,对政府部门所属的社会服务资源进行整合、改组、扶持,初步建成为中小企业提供公益性服务的载体,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协会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形成政府公共服务资源为中小企业服务机制。2007年--2008年,筹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拟建综合服务大楼,对公益性服务机构投资主体进行多元化改造,建立川汇区中小企业信息网站,对企业开展创业指导,人才培训,法律维权等内容的全方位服务。2009年,对社会中介机构的服务进行规范,以技术支持、管理咨询、审计验资、资产评估、进出口业务、有偿性服务载体。初步形成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一体化机制。2010年,以公益性服务机构为骨干,以中介服务为依托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各项服务覆盖全区。信用信息征集和信用评价资源共享,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的服务行为全面规范,服务质量得以提高,服务的市场化初步形成。
(四)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的基本原则及框架。
1、基本原则
⑴整合资源,分步推进。立足本地优势,突出重点,整体规划,打破部门、行业、地域界限,实现合理社会分工、资源充分利用,促进各类服务机构联动服务和规模化发展。从建立信息网络和解决融资难入手,先易后难,急用先建,分期分步推进,逐步完善。
⑵分类指导,规范服务。对公益性服务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分类指导和规范,引导其准确定位,按照法律、法规、政策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