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川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序 言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编制和实施《周口市川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本纲要根据中共河南省委和周口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各级政府和部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区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建设新川汇
“十一五”时期,是川汇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随着“十一五”规划的胜利完成,我区进入了“十二五”新的发展时期。在新的战略起点上,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建设好中心城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川汇经济崛起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章 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第一节 “ 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强化工业支撑,强力推进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着力扩大对外开放,推动产城融合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稳定。“十一五”期间,我区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实现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均实现了翻一番的增长目标,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十二五”时期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协调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10.6亿元,年均增长12.8%,比“十五”末增长89%,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的12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8.1亿元,年均增长19%,完成“十一五” 规划任务的120.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亿元,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的145%,年均增长21.3%,是“十五”末的1.6倍;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年均增长30.5%,总量突破7亿元,是“十五”末的2.7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57.4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1倍,完成“十一五” 规划任务的128%,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100.4亿元和97.67亿元,年均增长41%和42.1%;“十一五”期间144个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0.7亿元,48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9.9亿元,5批51个中央投资项目完成投资3.4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十五”末的25家发展到5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年均增长39.6%;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81.5亿元,年均增长35%。
.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开展招商活动,承接产业转移,累计引进项目264个,实际到位资金67.2亿元,年均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4800万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60%;出口创汇4940万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63%,连续五年位居全市第一。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五年来,共完成国有企业改制30家,集体企业改制11家,盘活资产12.6亿元,吸纳社会股金5.3亿元。河南四五酒业改制后,在新加坡成功上市,开创了河南省白酒行业在境外上市的先例。教育、卫生、人事制度、环卫体制等各项改革迈出了新步伐。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五年来,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8亿元,新修行政新区、产业集聚区、民营科技园区道路13条,扩建改造文昌大道、金海大道等城市主次干道19条。行政新区功能不断完善,产业集聚区初具规模,民营科技园区快速发展,城区建成区面积由50平方公里扩展到60.8平方公里。启动旧城区和棚户区改造项目15个,关帝上城、育新商业街、西大街中央花园等10个项目完成,文昌大道综合改造等5个项目正在实施。维修旱厕27座,新建水冲式厕所24座、垃圾中转站10座,城区面貌明显变化。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投资4734万元,新修和改建农村公路145.5公里,总里程达573公里,比“十五”末增加145公里,所有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累计造林3.5万亩、653万株,实现了全部耕地林网化。
――民生改善取得新突破。逐年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十一五”期间民生支出累计达13.5亿元。累计发放企业养老金7.6亿元,失业保险金6626万元,低保金9911万元,城乡医疗救助金289万元,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累计新增就业人员4.7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6万人,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累计审批廉租住房8529户,发放补贴578万元,为403户困难家庭解决社会保障性住房,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率达90%以上,住房困难问题逐步缓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累计投入资金4458万元,参合农民16万余人,参合率97.6%,累计受益群众25万人次,群众看病难问题有所缓解。修建、改造城区下水管道130多条,硬化改造小街小巷786条、面积29.3万平方米,安装路灯2819盏,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
――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五年来共投入科技经费486万元,列入省级重点攻关科技计划项目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4个,22项科技成果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加大教育投入,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一建五扩”、“课桌凳更新”等工程,城乡办学条件逐步改善。累计组织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活动300多场,送戏下乡200多场,送电影下乡2000多场,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多次荣获省、市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落实基本国策,开展计生服务,连续五年保持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