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阳光电缆有限公司2010―2014年五年发展规划
周口阳光电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6月,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人民币,属于股份制企业,公司位于周口市七一路东段50号,法人代表为康焕明,产品主要为通信光缆、光通材料、电缆盘具。
公司现有员工180名,2007年3月委托德国西门子公司,对原生产线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并于6月与河南省网通子公司河南省通信电缆厂合作成立河南省通信光缆有限公司,从根本上解决了产品的销售及市场问题,使生产能力大为提高。光缆属于高科技产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是高成长性工业,为有效推进企业发展,必须重视理论水平和工艺技能的提高,所有的光缆生产和管理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培训的重点是光通信原理、光缆理论、微机自动化、产品工艺、测试技术等。
根据目前中国网通与中国联通重组政策的调整及河南新联通2009―2013年5年发展规划,公司已于2008年在川汇区工业园征用120亩土地,一期已完成7000万人民币投资,建成年产100万纤芯公里光缆生产项目。现已建成五条生产线,年产值达3亿元,创利税7500万元。2008年完成销售收入6318万元,实现利润277万元,上缴税金73万元。2009年截止至9月份,完成销售收入7331万元,实现利润512万元,上缴税金82万元。
为响应省委、省政府新跨越、新解放、新崛起的号召和市委、市政府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根据河南新联通的工作思路、目标和措施,以“创新发展”为主,从“精准营销、精细经营、精造网络、精心服务、精确管理、精酿文化”着手,公司经过科学的考察论证,决定启动二期工程建设,2010年投入5000万元,新增光缆生产线五条,使生产能力达到200万纤芯公里,该项目计划2010年2月开工建设,2010年年底可全部建成投产,新增销售收入2亿5千万元,新增利税5000万元。该项目已经河南省发改委批复备案。投产后是长江以北规模最大的、技术水平最高的、产量最大的光缆生产基地,也是河南新联通唯一的定点生产厂家。
随着200万纤芯公里光缆生产线的建成投产,为保证企业满负荷生产,使生产能力大为提高,降低生产成本,资金正常周转,公司计划于2011年6月份投入2000万元,建成光缆、电缆材料配套项目,该项目企业自筹1000万元,需要银行扶持1000万元,半年内建成投产,投产后可新增销售收入4000万元,新增利税500万元。
由于光端设备的技术趋于成熟、价格下降,光缆的使用量逐步加大,随着光缆生产设备的发展,预计室内光缆、特种电缆的用量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将来的生产线建设拟采用国产设备与进口设备相结合,采用单模光纤生产普通光缆和带状光缆。普通光缆拟采用中心束管式结构和层绞式结构,最大可做到216芯,带状光缆最大可做到864芯。光缆加强芯采用钢丝,屏蔽体采用铝塑复合带。主要面向二级干线以下的本地网、接入网、迂回网、3G网,以架空应用为主,兼以管道和直埋。随着光纤接入网和有线电视的发展,室内光缆及特种电缆的需求量猛增,公司计划2012年年初投入3000万元,上10条室内光缆、特种电缆生产线,其中企业自筹2000万元,银行贷款1000万元,计划2012年底投入使用,届时将新增加销售收入8000万元,新增利税1200万元。
我国虽然在“九五”期间已建成“八横八纵”的光缆干线,但仍再建一些新的环网和迂回网,以及3G网络的发展,我国大中城市正逐步实施“光纤到路边”、“光纤入户”,“光纤到农村”以及我国有线电视及互联网的发展,光纤属于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光纤带光缆耗用的光纤数在各种光缆用光纤量所占比例将从目前的10%上升到30%左右,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每年需要使用光纤在300万纤芯公里以上,及国内光缆的市场需求,公司计划于2013年--2014年投入1亿6千万,(其中企业自筹资金1亿元,需银行扶持6000万元)建400万纤芯公里光纤项目,于2014年底建成投产,届时新增销售收入3亿6千万,新增利税1亿8百万,整个工程建成投产后,内部收益率为19.08%,其财务和社会评价的结果表明,该项目经济上可行,财务上可行,技术上可行,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且对环境不构成污染,符合周口产业规划,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
截止到2014年底整个项目全部竣工投产后公司累计投入2.6亿元人民币。(其中企业自筹1.8亿元,需政府支持银行贷款8000万元。)可预计实现销售收入6.2亿元,创利税1.17亿元。五年计划全部实施后2015年可实现销售收入9.8亿元,创利税2.25亿元。
公司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市场竞争力,有能力占领国内市场,并通过改进打入国际市场,在经济效益方面是具有较高的附加值的产品,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光缆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周口阳光电缆有限公司
2009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