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川汇区2013年美国白蛾防控实施方案预案的通知
来源: (川汇区人民政府) 时间: 2013-06-18 00:00:00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川政办〔201336

 

 

周口市川汇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川汇区2013年美国白蛾防控实施方案预案的通知

 

各办事处,区直各部门:

《川汇区2013年美国白蛾防控实施方案预案》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抓好落实。

 

 

 

2013510

 


川汇区2013年美国白蛾防控实施方案

 

根据周口市美国白蛾等重大有害生物防控会议通报,全省美国白蛾呈扩散蔓延态势。为进一步做好今年的防控工作,确保我区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建设为重点,认真贯彻十六字森保方针,坚持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属地负责,群防群控,联防联治的原则,推行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运作模式,实行以无公害防治措施为主体的人工物理防治与药剂防治、飞机防治与地面防治、专业队防治与群众防治、白蛾防治与其它害虫兼治相结合的治理策略,采取加强检疫封锁,强化监测调查,普防第一代,查访第二代,监控第三代的防控措施,保护森林资源,保障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

二、目标任务

(一)防控目标及防控对策

防控目标:监测覆盖率100%;产地检疫率100%,调运检疫率95%以上;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防止扩散。

防控对策:加强检疫封锁,全面普查、重点监测,确保疫情不扩散。

(二)防控任务

1、宣传与技术培训。开展普查监测和防控技术知识科普宣传培训,使被培训人员做到会认、会查、会治。计划培训人员1000人次。

2、加强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完善专业普查队伍,加强测报点建设,培训测报人员重点做好美国白蛾系统虫情调查与监测,及时发布预报,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飞机防治杨树食叶害虫等重大有害生物。全区计划飞机施药防治杨树食叶害虫作业面积5000亩次。制定飞防方案,开展飞机防治作业。

4、推广防治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宣传推广剪除网幕、围草诱蛹、灯光诱杀、喷施苏云金杆菌、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繁育释放周氏啮小蜂、喷洒灭幼脲、米满、卡死克、杀铃脲等仿生制剂或者烟参碱乳油等植物杀虫剂、利用美国白蛾性信息素诱杀雄性成虫等先进技术。

5、加强基层防治专业队伍建设。每个办事处都要组建防控专业队,逐步实行市场化运作,开展社会化防治服务。

三、技术措施

(一)强化检疫检查,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对疫区内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未经过森林植物检疫机构批准,不得进入川汇区辖区。发现携带美国白蛾的,依法就地进行除害处理,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二)全面普查监测,及时掌握疫情

各办事处要建立专业普查监测队伍,制定实施方案。区农林局要组建一支普查监测专业队。每个办事处要建立4处监测点,悬挂4盏诱虫灯,每个监测点要固定2名虫情监测统计员,定期统计上报监测数据。每个村要有1-2名虫情调查监测员。从4月上旬到10月底,各级各部门要对所辖区域内的林木、园林等进行全面调查,特别是易发生美国白蛾的林木作为重点,做到早发现、早上报2早除治。

1、普查时间。

1)成虫:越冬代,4月下旬至5月下旬;第一代,6月下旬至7月下旬;第二代,8月中旬至9月上旬。

2)卵:第一代, 5月中下旬;第二代,6月下旬至7月下旬;第三代,8月中旬至9月上旬。

3)幼虫:第一代,5月下旬至6月下旬;第二代,7月中旬至8月中旬;第三代,9月上旬至10月中旬。

4)蛹:第一代,6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二代,8月上旬至8月下旬;越冬代,10月上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

2、普查地点。未发生区域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对靠近发生区域的绿化树木和人们日常活动场所的四旁树,与发生区域有货物运输往来的车站、货场、旅游点及货物存放集散地周围的树木,乡村农户房前屋后、城区机关单位院内的树木,公路、铁路及沿途村庄、加油站附近的树木等要进行重点普查监测。

3、调查树种。杨、柳、桑、榆、臭椿、法桐、泡桐、白蜡树、山楂、杏、核桃、樱花、苹果、樱桃、桃、梨、刺槐、柿等。

4、调查方法。

1)蛹期调查。一是在枯枝落叶、乱石堆、墙缝等越冬场所,采集越冬蛹100300个;二是在老熟幼虫下树化蛹前,在树干下部围草诱集或从野外采集200300个老熟幼虫饲养化蛹,调查蛹的羽化情况、寄生率和死亡率。

2)成虫期调查。用黑光灯、性诱剂(诱捕器)进行诱捕,调查统计成虫羽化情况,确定成虫羽化发生始、盛、末期。

3)卵期调查。野外随机采集10块卵块,调查每块卵粒数,观察孵化日期、孵化数量,计算孵化率,确定孵化期。

4)网幕期调查。以自然村、居民区、企业、机关、部队驻地为调查点,公路以道班、铁路以站段、街道以社区、片林1050亩为调查单位,每调查点要抽查100300株树木(片林300株以上),观察树上是否有网幕,计算有网株率和平均每株网幕数。

(三)建立报告制度

在美国白蛾发生、防控时期,即从5月至10月,全区实行周报告制度和通报制度,及时通报辖区内美国白蛾的发生防控情况,对工作开展好的予以通报表扬,开展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

(四)运用综合防控措施进行防控

一旦发生疫情,要启动紧急预案,要抓住三个时机(第一、二、三代幼虫危害期)四个环节(成虫羽化期、卵期、幼虫网幕期和下树化蛹期),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1、杀虫灯诱杀。在成虫羽化期,在村庄四旁、林带及片林内,相隔400米左右,将杀虫灯悬挂树上23米处,挂灯处要求无高大障碍物,每天从下午7时至次日6时开灯诱杀。

2、人工剪除网幕。在幼虫网幕期,组织专业队、发动群众利用高枝剪剪除网幕,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幼虫3龄前的网幕,剪除网幕后,再喷洒无公害药剂防治已扩散的幼虫;对幼虫4龄后的网幕,要先喷洒无公害药剂防治,再剪除网幕,清除残留的活幼虫。

3、地面喷雾。在幼虫期,喷施无公害药剂进行全面防治。

4、飞机防治。在幼虫期,制定科学的飞机防治方案,周密组织,使用灭幼脲类等无公害药剂实施飞机防治。

5、应用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在幼虫网幕期,喷施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使幼虫感染病毒,造成幼虫病毒病流行,进而杀死幼虫。

6、绑草把。在老熟幼虫下树化蛹前,在树干0.81.5米处绑草把,诱集老熟幼虫化蛹。待化蛹结束后解除草把,将蛹捡出,就地集中存放,用纱网罩住,30天后再作无害化处理。

7、有计划释放周氏啮小蜂。在老熟幼虫期,选择气温20℃以上的无风天气,上午10时至下午5时,按幼虫和周氏啮小蜂1:3的比例进行放蜂,每代放12次,把寄生的柞蚕蛹挂在树干上即可。

8、树干基部打孔注药防治。适用高大的孤立木和城区的行道树。在初孵幼虫期,用打孔机在树干基部以45度角打孔,打孔数量一般为胸径10厘米以下打1个孔,胸径每增加5厘米增加1个孔,注药量视树干大小而定,平均每厘米注药0.51毫升。常用药剂有氧化乐果、吡虫啉、氯胺磷等。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有关单位要从维护生态安全和保护林农增收的大局出发,把美国白蛾防控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要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级防控指挥部的职能作用,组织协调解决防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困难。农林、财政、交通、水务、公路、城建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合作。要层层签订责任书,将任务目标纳入年度考核重要内容,确保责任到位、任务到位、措施到位。

(二)明确责任,联防联控。各办事处对本行政区域内防控工作负总责,负责组织防控实施,将普查监测、防控措施落实到人员、林班。财政部门要及时拨付有关资金,农林、财政部门统一组织n购药剂药械等防控物资;城建部门负责城区所辖范围内的美国白蛾防控工作;交通、水务、公路等单位各自负责所管辖范围林木的防控。农林局负责宣传发动、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及普查监测,综合分析数据,发布预报,提出防治方案。

(三)专群结合,确保质量。各办事处要建立专业防治队伍,采取以群防群治为基础,以专业队为主的防控策略。村、城市社区要落实防控人员,做好本区域内的防控工作。要积极引导扶持单位、企业成立防治队伍,与村、单位、造林大户等签订防治合同,开展社会化有偿防治,推进防治服务多元化、市场化、专业化进程,逐步建立管理规范、设备先进、技术过硬、人员稳定的防治专业队伍。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实行统一指挥、统一方法、统一时间、统一配药、统一防治标准、统一检查验收,确保防控成效。

(四)加强宣传,提高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美国白蛾的严重危害性和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查防的积极性,广泛开展群防群治。区农林局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加强监督力度。

(五)加大投入,保障防控。各办事处要加大对美国白蛾防控资金的投入力度,列入财政预算,做到优先安排,重点保证,不断加强和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防控美国白蛾的能力。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治理的原则,组织实施美国白蛾的防控工作,相关单位也要加大投入,确保辖区内除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强化督导,严格奖惩。区政府将对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协调解决。以签订的责任书为标准,对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组织领导不力、工作落实不到位、隐瞒疫情造成扩散蔓延和重大损失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责任编辑:(川汇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