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对中国人而言,是镌刻在灵魂深处的盛大庆典,那些萦绕在记忆中的新年味道,总能瞬间点燃心底的温暖。在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有一项传承了两百多年的瑰宝——周家口木版年画,它不仅是一幅幅精美的艺术作品,更是老家新年味的鲜活见证。
在周家口木板年画工坊里,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周家口木版年画制作技艺传承人夏明月正雕刻手中的梨木板,他神情专注,手中刻刀如灵动的舞者,在木板上翩翩起舞。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周家口木版年画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夏明月告诉记者:“过年时,这年画是家家户户的必备品。制作一幅好的年画,木材最讲究,必须得用梨木,这梨木质地坚硬,雕刻时线条不走样,好保存,保存时间也长。选好木材后,就要精心绘制底稿,再用好底稿把这个纸贴到木板上。”
周家口木版年画植根于民间,土生土长,所反映的吉祥图案和所描绘的门神福禄寿星、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内容,有着鲜明的民俗特色,对于出身木版年画世家的夏明月来说,每一块画版都承载着中国传统年俗。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周家口木版年画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夏明月说:“木板年画除了门神的张贴讲究,像一些吉祥寓意的年画,有五谷丰登的庄稼丰收图,通常会贴在粮仓附近;而象征阖家欢乐的娃娃图,人们喜欢贴在客厅显眼处,希望家庭幸福美满。”
在年画的制作现场,一群小朋友围坐在夏明月身旁,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夏明月拿着一块刻好的木板,向孩子们娓娓道来。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周家口木版年画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夏明月说:“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年画的来历吗,这个木板年画就是从梨木上刻下来木板年画,印好以后贴到门上或者家里,就是木板年画,木板年画一贴上就等于过年了。”
小朋友贾镕祯告诉记者:“我刚才印了一个财神爷,仿佛自己掌握了一个神奇的魔法。过年的时候贴年画,新的一年会有更多好运,还可以把不好的东西都挡在门外。”
小朋友宋李蕾说:“我最喜欢那个骑着鲤鱼的胖娃娃,感觉特别可爱,而且老师说它代表着年年有余,我学会了怎么印年画,还知道了很多关于过年的知识,我要回家教给爸爸妈妈。”
小朋友李子轩表示:“超级开心,我做了跟我属相一样的木板年画,我想多做几张,送给爷爷奶奶,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这份快乐。”
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工坊里,为古老的技艺增添了一抹活泼的色彩。夏明月作为第六代传承人,肩负着传承与发扬这门技艺的重任。如今,他门下有16位徒弟,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努力学习这门古老技艺。
夏明月徒弟高振远说:“夏老师对我们的要求特别严格,从绘画开始,每一笔每一划都得认真对待,力求画出最生动的木板年画。只有这样,才能把老祖宗这门手艺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周家口木板年画,作为珍贵的民间艺术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民众的美好祈愿。相信在夏明月带领下,周家口木板年画也必将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代代相传,永不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