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汇区:下活产业“特色棋” 走好乡村振兴路
来源: 川汇区人民政府 时间: 2023-08-15 09:44:39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川汇区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强劲动能,一幅幅产业兴、农民富、农村美的新画卷徐徐展现在人们眼前。

    近日,在川汇区城北街道办事处邵火庙行政村豫东渔牧养殖场,记者看到,工人正在鱼池边按时投放饵料,一时间,生猛的清江鱼从深4米的漏斗型鱼池中纷纷浮上水面,争先恐后地抢吃食物,水面上泛起层层波纹。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色。从空中俯瞰,这个位于流沙河两侧的养鱼场,从南到北排列着98个波光粼粼的漏斗型鱼池,其中55个鱼池养殖成鱼,43个鱼池养殖鱼苗。该企业积极发挥“领头雁”作用,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引导群众建造小型鱼池,通过技术指导、帮助销售,带动群众走上致富的道路。

    川汇区城北街道办事处邵寨行政村村民郭朝军说:“我以前养的是草鱼,养了几年,收入不好,利润非常低,去年,我在豫东渔牧的指导下,他们帮助我进鱼苗,进鱼料,帮助销售,养了2塘鱼,这2塘清江鱼非常理想,年底收入10万元,今年,我又多发展7个,加一块9个鱼塘,今年大概利润近50万元。”


    川汇区依托乡村独有的自然资源优势,深挖生态潜力,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走进川汇区城南街道办事处官坡行政村花卉种植基地,一朵朵盛开的玫瑰花热烈奔放、层层叠叠,还有一些花骨朵正含苞待放,娇艳欲滴,村民正穿行其中剪枝、除草。

    川汇区城南街道办事处官坡行政村村民黄国立说:“一天100多元钱,离家还近,还方便,这儿的环境也好,心情舒畅,还管照顾家,还管抓钱,我感到非常满意。”

    据了解,官坡行政村通过与周边花卉种植基地对接,引进玫瑰花种植项目,投资170多万元,新建标准化日光棚9栋,带动100多户农户受益。

    川汇区城南街道办事处官坡行政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理事长郑天顺说:“我们村的玫瑰大棚一年可采摘两次,可采摘优质玫瑰15万朵,增加村集体收入14万元。下一步,我们要在提升花卉品质、扩大产业规模、拓展产业链条的同时,大力促进‘线上+线下’销售有机结合,推动花卉产品‘走出去’,有效提高花卉产业经济效益,做好官坡‘土特产’文章,带领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培育发展壮大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关键要在“土”和“特”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川汇区通过坚持“一办一业”“一村一品”,四个涉农办事处28个行政村均已发展食用菌种植、葡萄种植、清江鱼养殖等不同类型的特色产业。今年一季度“一村一品”实现营收6000万元,带动近千名村民务工经商,人均收入2万余元,村集体经济增收200多万元。

    川汇区乡村振兴局局长程志方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土特产’做文章,发挥近郊优势、资源优势,走差异化发展路子,围绕‘四季有花有果、有菜、有景、有乐、有效益’的产业发展思路,形成具有川汇区特色、拿得出手、叫得响亮的品牌和产品。同时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让农民充分享受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让乡村具有‘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新鲜活力。”






责任编辑:川汇区人民政府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