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汇区城南办事处实施便民服务全程代办制,通过建立行政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站替群众办理低保、残疾证、养老保险、新农合、计划生育一孩服务证、二孩服务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独生子女证、计划生育家庭父母奖励扶助等,让“干部动嘴,群众跑腿”变为“群众动嘴,干部跑腿”,彻底解决群众的办事难题。截至目前,村级便民服务站已覆盖全办事处11个行政村(社区),累计为群众代办各类事项1000余件。
“以前年轻的时候体会到办事难,总想方设法找人说情,还少不了送点东西,有时跑上好几趟,事情都还办不成。没想到人老了,身体不方便了,办事却不难了。现在办事只要到村里便民服务代办站递上申请,一分钱不用花,干部就给你把事办好送上门来。”说起不久前办理养老保险的事,后村行政村 70多岁的残疾老人王天德乐滋滋地说。
如今,在城南办事处,已有数百名群众跟王天德一样,成为了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站的受益者。
群众办事,多年走的“弯路”变“直路”
“过去办点事要跑断腿,现在我们群众只需动动嘴。”说到如今办事的方便,刘方平行政村7组的崔天恩、贾翠兰夫妇有深刻的体会。今年,他夫妇二人符合城镇独生子女奖励扶助条件、可一时又不知到哪了如何办理,他二人就直接到村上的便民服务代办站提供了相关资料,第二天,代办站的干部就把相关材料报到办事处、录上了微机,事情简简单单就办成了。过去,这些不懂办事程序的群众,不知要跑多少冤枉路、花多少冤枉钱,现在有了便民服务代办站就不同了。“便民服务代办站办得好哇,把我们群众走了多年的‘弯路’变成‘直路’了,既方便又省心!”崔天恩老人由衷地赞道。
“在这里,除了必需本人去办理的事项外,所有可以代办的事项,村便民服务代办站都可以替村民代办,包括低保、老年优待证、办理养老保险、新农合参保、计划生育服务证等等,不能代办的,就协助村民共同办理。”说起村便民服务代办站,村便民服务代办站代办员、小王营行政村计生专干李亚飞颇为自豪。她说,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站虽说地方不大,但大到建房手续办理,小到咨询服务,只要我们能帮上忙,在这里都能一一帮办。
便民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群众有时笑话我们说,现在你们干部成了跑腿的了,要我说,跑腿就是服务,我们就乐意为百姓跑腿、办事。为老百姓办事,才是我们最需要忙的。”西李庄行政村村委副主任、代办员王立冬笑着说。
“截至目前,城南办事处村(社区)级便民服务站已覆盖全部11个行政村(社区),配备代办员11名,代办电动车11辆,累计为群众代办各类事项1000余件。”为有效避免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站流于形式,该办事处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健全落实代办服务制、限时办结、责任追究、并联审批、投诉举报等办事制度,完善办事服务大厅柜台、电脑、打印机、窗口标示牌、办公桌椅、办事指南和各类标识标牌等服务设施设备,形成了规范化的立即办、主动办、上门办、灵活办、依法办“五办”服务模式,使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形成常态化、长效化。
“便民服务,就是要将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群众。”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站打通了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实行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站后,城南办事处发生几大变化:“干部动嘴、群众跑腿”变为“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群众多次办理变为干部一次办理;干部办理拖拉变为及时办理;以前干部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如今便民服务不仅大大方便了群众,解决了群众办事难的问题,而且还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减少了各种群众信访事件的发生,强化了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王汝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