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区坚持把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教育财政投入比例,以提高农村及城市薄弱学校教学质量为突破口,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保障城区适龄少年儿童顺利入学,初步实现了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在学校建设、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等多方面的均衡发展。主要做法:
一、加大投入,夯实教育发展根基
一是全面消除农村中小学危房。区政府和教育部门就农村学校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把学校危房改造列入今年十件惠民实事。已完成下口、郭河、大杨楼小学和李埠口二中、周口六中的危房改造,正在实施党庄、西张楼、徐营3所小学教学楼改造工程,年底可全部完工。近年来,已累积投入资金1698.04万元,先后对38所城乡中小学进行危房改造,新建面积26107平方米,农村学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危房基本消除。二是大力完善学校配套设施。已完成中小学桌凳更新工程,结束了学生自带课桌上学历史;90%以上的城区学校配有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网络覆盖率达100%;为每所学校安装监控和预警装置,并配备3名保安,学校秩序井然。三是积极组织社会力量捐资助教。组织省内外企业、团体及各界人士,到郭庄、后王营、李庄等10余个小学看望慰问农村学生,捐赠电脑、爱心课桌、图书、文具等学习用品价值10万多元,帮助新修改建学校门前道路1000多米,有效缓解了教育资金筹措难题,改善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二、扶弱创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一是完善制度,结对帮扶。成立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小组,完善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对口帮扶制度,将到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任职任教作为教师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选先进的必要条件,并定期对帮扶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和考核。二是送教下乡,辐射带动。已先后组织985名城区优秀教师下乡支教,通过名师示范课、公开课、共同备课、开发优秀示范课件等形式,帮助农村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把集中在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辐射,给农村学校送去新颖的授课方式和内容,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三是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注重对城市薄弱学校帮扶,放大名校效应,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师资力量优越的六一路小学和师资力量薄弱的五一路小学结成帮扶对子,六一路小学校长兼任五一路小学校长,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活动安排、统一质量要求、统一年终考核,并定期组织相关联动活动,使五一路小学教育质量得到快速提升,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四是提高待遇,稳定队伍。在培训、晋级等方面向农村及城市薄弱学校倾斜,落实教师绩效工资政策,每月为农村教师补助208元,并积极为教师办理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险,消除他们后顾之忧,有效稳定了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教师队伍。
三、强化管理,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一是加强管理人才培养。举办校长培训班和专题研讨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和教学指导体系,完善校长职级制、教育干部选拔任用等制度,努力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打造教育管理品牌。二是强化师资力量培训。以实施“国培计划”为契机、以区进修学校为依托、以校本研修和远程教育为基本途径,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已组织828人参加教育技术培训、555人参加新课程能力培训、166人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并通过征文、演讲、讲座等形式深入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对广大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目前,全区小学、初中教师高学历比率分别为83.13%、65.52%,比国家平均水平分别高出13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中小学教师合格率达99.82%。三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农村及城市薄弱学校积极创造条件,严格执行国家规定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不挤占音、体、美等课时。积极挖掘特有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特色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整顿规范各类社会教辅机构,严禁教师组织学生辅课,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确保中小学生身心健康长成。
四、“学有所教”,促进教育普惠公平
一是规范招生,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应入尽入。充分保障适龄少年儿童平等受教育权力,做到应入尽入。目前,我区中小学入学率均达100%,三类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为98%。同时,充分考虑学校容量和生源分布,严格按照“以河为界、划片招生、就近免试入学”原则招收新生,不以考试方式选拔新生,公开招生结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有效缓解“择校热”等突出问题。二是敞开大门,妥善解决外来工子女读书问题。凡在我区居住的农民工子女,凭务工单位证明可在本辖区的中小学校就读,学校一律不准收取借读费,并与本辖区学生享受同等接受义务教育的待遇,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入学率为100%,确保进城落户农村居民、进城务工就业人员随迁子女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三是落实政策,强化义务教育保障。实施“两免一补”,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力度,关爱留守儿童,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今年以来,已拨付2117.45万元,用于补贴学校公用经费和作业本费、免除学生学杂费和课本费、补助住校生寄宿费,受益学生6万余人次,小学年辍学率为零、初中年辍学率为0.2%,确保了全区所有少年儿童有学上、上好学。
(川汇区府办 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