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国的互联网迅猛发展,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刻。未成年人是家庭、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家长,都不会坐视孩子在网络世界被不法行为侵害。
“过马路要左右看,放学后直接回家,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读坏书,更不能早恋……”这些嘱咐,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进入网络时代,家长们又多了一个担心:孩子这会儿是不是在上网?上网在看什么?在做什么?会不会正在被侵害?
这种随时随地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每个有未成年人的家庭,多多少少都有这样的担心。我国网民正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数据显示,半数以上的网民,都是儿童及青少年,在他们享受网络便捷的同时,也成为网络诈骗、黄色垃圾和性侵害的主要对象。
网络是个好东西。它让信息无限共享,让人们无限靠近,它创造出了一个虚拟的网络世界,并且反过来改变了现实世界。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人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捷的同时,应当考虑到其传播的内容会不会对青少年和儿童造成伤害。
可以确定的是,当今社会,青少年和儿童不可能和网络“绝缘”。成年人在现实世界中辛辛苦苦给孩子搭建出了一个安全、纯净的信息环境。但在网络上传播的信息是海量的,随便一些非法内容,都会把全社会的努力毁于一旦。
这种情况,早已发生,并且切实给孩子和家庭造成了伤害。现在的小孩多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很孤单,往往很早接触到网络。八九岁、十来岁的孩子,对网络的掌握可能超过父母。但网络作为一个新兴的虚拟世界,网上信息良莠不齐,使得孩子们对这个虚拟世界无法掌控,更容易受到伤害。
谁都承认,因为孩子,家长对网络又爱又恨:希望孩子从网络汲取营养,又怕低俗的东西危害孩子。大部分的青少年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
更严重的是,儿童和青少年遨游于网络空间寻求信息、享受娱乐并建立社交网络时,他们又是最易被利用的群体之一。因为,不仅是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会对未成年人造成伤害,网络上更有专门针对孩子的不法侵害。
搜索一下,媒体披露的那些针对孩子的性侵案件中,不少就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如今,即时聊天工具,社交网络发达,孩子和陌生人在网络上的接触不可避免。但是,对于那些在网上怀有不良动机的人,管理手段明显不足。网络犯罪显然是网络世代的新兴产物。由于网络的匿名特性,使得使用者不用表明身分即可通行整个网络,甚至胡作非为而不被追究。而实施者也存在错觉,似乎只要在网上,一切都无所谓。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经发出警告,如果在网络罪犯虎视眈眈、弱肉强食的凶险世界中不加防范,儿童就会受到严重威胁。这种影响的后果是严重的。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去年发布的《我国未成年犯罪抽样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网络诱惑和家庭影响一起,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两大帮凶。
中国的互联网迅猛发展,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刻。未成年人是家庭、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家长,都不会坐视孩子在网络世界被不法行为侵害。而对国家和政府来讲,更不该对互联网中侵害青少年的负面因素束手无策。发扬互联网共享、即时的优点,同时依法打击利用网络针对未成年人的侵害行为,是任何负责任政府的应有之举。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1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