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擎起工业发展的大旗
----写在川汇区六个新上工业项目开工奠基之际
10月20日,对川汇区来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 河南久通电缆年产6000千米特种电缆及配套项目、长城门业“双百万”二期工程项目、包装机械厂年产3500台食品机械项目、瑞特电气年产3000台“ZW20智能开关”及年产6000台“ZW32永磁真空断路器”项目、 周口阳光电缆特种光电缆项目、河南丰泽园年产8.5万吨食品项目等六个项目在川汇产业集聚区同时举行开工奠基仪式。
这是一个令人欣喜、令人震动、催人奋进的日子。仪式现场,市四个班子领导亲临川汇产业集聚区进行祝贺,并寄于殷切期望;川汇区广大干部职工脸上洋溢着笑容,陶醉在“工业兴区”硕果累累散发的浓香之中。
六个项目同时开工让人想起了今年区三次党代会区委提出的工业发展战略: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增强中心城区产业支撑。今年,川汇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四个重在”和“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要求,克难攻坚,务实重干,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难点突破、后劲增强的良好局面。在工业发展上,坚持把工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以调整、优化、提高为方向,加大对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通讯电缆三大支柱产业的培育力度,促进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延伸,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升生产规模和产业竞争力,大力培育支柱产业。积极引导骨干企业与国内外龙头企业联姻结亲,吸纳优势资源,实现规模扩张,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争取新增一批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以此来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加快培育中小企业,加强企业具体指导,制定一厂一策发展规划,全力抓好落实,实现规模扩张和效益的提升,形成以中小企业为基础、以骨干企业为支撑的工业发展格局。积极实施品牌战略,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鼓励企业发展高新技术等现代产业,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速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进一步拓展产业集聚区发展空间,完善集聚区基础设施,实施企业“退二进三”,引导城区工业企业向集聚区聚集,生产要素向集聚区集中。
六个项目同时开工彰显川汇区政府“坚持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做大做强工业主导产业”工业发展思路和举措符合川汇区实际。以调整、优化和提高为方向,以研发、创新和增值为重点,以“退二进三”、“退城入园”、资产重组为举措,做大做强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和通讯电缆三大支柱产业,促进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延伸。以食品包装机械、制药机械、瑞特电器、鸿基风机为龙头,整合提升关联企业,打造机械制造产业群;以永发纺织、天源巾被、正林纺织为龙头,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工艺水平,加快台南制衣项目落地进度,尽快实现规模生产,打造纺织服装产业群;以河南通讯光缆、久通电缆为骨干,加快纤芯光缆、空心铜包铝电缆项目建设,尽快形成在国内有影响的光缆、电缆生产基地,打造通讯电缆产业群。正是如此,川汇区支柱产业才得以壮大。在具体措施上,继续抓好长城门业、四五酒业、四方药业、山都丽化工等企业扩张提升;帮促长城门业“双百万”工程一期实现投产,做好上市前期筹备工作;鼓励四五酒业挖掘潜能,实现现有产能生产最大化,力争销售收入、利税实现翻番;引导四方药业积极与战略投资者合作,谋划上市;扶持山都丽化工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利用合作伙伴开拓国内外市场,进行资本运作。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鼓励企业创建省级、国家级技术中心,促进产品优化升级,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帮促四方药业、四五酒业、山都丽化工、长城门业、瑞特电器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积极协助四五酒业、四方药业申报国家级研发中心。以兴源建材、金华夏钢构、海利尔生物能源为骨干,开发资源节约型新材料、新能源和新产品。 “退二进三”、“退城入园”、资产重组,这些重要举措为川汇区工业企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有利于企业扩张规模、改进技术、提升质量,促进工业企业上档升级。
六个项目同时开工加快了川汇产业集聚区的组装步伐,为川汇产业集聚区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川汇区结合地处中心城区的实际,立足产业集聚区平台,做大做强机械制造、通讯电缆等主导产业。在项目选择上,坚持项目内涵至上、节约集约用地、环评准入等原则,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区工业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目前,集聚区已初步形成以鸿基风机、金华夏钢构、包装机械厂、豫伟粮机管道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以海利尔、阳光电缆、河南通信光缆、久通电缆、瑞特电气为主的高技术两大大主导产业集群。另外以长城门业、百亨门业、浩翔防火门为主形成了门业生产基地,有效提升了集聚区综合竞争力,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在集聚区的强力扶持下,装备制造、高技术(光电缆)两大主导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经成了川汇区经济发展的最强阵
责任编辑:(川汇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