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汇区:生机在创新中勃发
来源: (川汇区人民政府) 时间: 2011-05-17 00:00:00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记者 李建成 徐启峰 李凤霞/文)
转自2011年5月17日《周口日报》
          
     暮春四月,花红柳绿,生机盎然。记者一行走进川汇区产业集聚区,看到的是一处处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感受到的是追赶奋进、锐意创新的热情。
  周口台南制衣有限公司内,施工人员加紧调试机器,生活区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阳光电缆有限公司内,虽然没有机械的轰鸣声,但在其安静的外表下同样蕴含着强劲的能量――该公司是河南新联通惟一的定点生产厂家,完全实现订单生产,产品供不应求……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川汇区如何立足主城区,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加快工业发展,进而服务城市、增加居民收入的?川汇区的创新发展之路给出了明确答案。
  创新思路天地宽
  曾经,遍地开花的企业,红红火火的工业经济,让川汇区成为周口市经济发展的“老大”。但由于种种原因,川汇区的部分老企业发展后劲显得不足;受制于土地、资金等方面的原因,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步伐迈得不是太快。在兄弟县市各自做强县域经济的背景下,川汇区的发展显得相对滞后,工业化水平较低,“老大”风光不再,部分干部对发展有畏难情绪。
  究竟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川汇区给出的答案是――创新。
  区委书记孙敬林认为,困难确实很多,但是如果一味抱怨而无实际行动,那么对发展无济于事。因此,既要正视困难,更要多看优势,把自身优势发挥出来,川汇区才能取得新的辉煌。
  川汇区的优势在于其是中心城区所在地,和其它县市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政治优势和人才优势。区位优势带来第三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全区超过80%的税收源自三产;工业基础比较扎实,拥有祥龙四五酒业、四方药业、阳光电缆、长城门业、包装机械厂、药械厂……这些企业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共同构筑了川汇区齐全的工业框架。同时,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中心城区发展”,则给川汇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在这一“优势论”的指引下,川汇区明确了“服务中心城市,建设中心城市”的工作定位,主动融入中心城区发展的大格局。确定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坚持以服务业壮大、棚户区改造为重点,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形象;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做强工业主导产业,强化城市产业支撑;以惠民实事为抓手,着力民生民心,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思路。
  看准了优势,明确了定位,理清了思路,就有了前行的动力。“十二五”规划中,川汇区提出“两高一低”的发展目标,即经济发展目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高于全省50多个区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创新发展方式激活一池春水
  工业要发展,要上项目,必须土地先行。川汇区地处中心城区,寸土寸金,其产业集聚区面积为6.5平方公里,在全市产业集聚区中相对较小,且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土地储量较小。最近几年,土地紧缺成了制约该区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在进行认真地把“脉”问“诊”后,区委、区政府开出的处方是:节约用地,集约用地,努力探索一条建设用地少、土地利用效率高的路子。
  “在综合考虑了制约产业集聚区的客观因素后,我们扬长避短,在招商引资上注重对项目的筛选,突出抓好两个方面:一是项目引进和建设要体现‘服务中心城区’的定位,重点引进投资多、无污染、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好企业。二是节约集约用地,在按照企业建设标准化厂房时,在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原则上标准化厂房不低于四层。”区长郭志刚如是说。
  台南制衣是该区大手笔引进的项目,总投资为5000万美元,计划招工3000人。它的引进,初步改变了川汇区企业个头偏小的问题,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海利尔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以含有油脂的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绿色、清洁的生物柴油,属于朝阳行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它们都属于适合川汇区的“好企业”。
  在标准化厂房建设中,川汇区根据不同企业的生产要求,设出两层、多层厂房,向高度要空间,节约了建设用地。而金华夏钢构有限公司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建起一座钢构四层办公楼,这也是全市第一家全钢构办公楼。该区产业集聚区办公室主任郑军说,在以后的标准化厂房建设中,他们将根据企业的不同,多建多层厂房,如纺织、电子信息技术企业,厂房对承重力要求不高,就可以多建几层。
  为了提高产业集聚区的承载能力,川汇区正谋划着把6.5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扩大到25平方公里,建成全市面积最大的产业集聚区,为中心城区圈定经济腾飞的基石。通过产城合一融合式发展,一方面推进了城市化进程,一方面增强工业主导产业的支撑功能。从6.5到25,几近增长3倍,这个构思要想成为现实,有很多的路要求,但想到是做到的第一步,只有先想到了,才能做得到。
  创新思路,优化存量。川汇区围绕存量上项目,充分挖掘老企业的潜力,促其加快升级转型扩张,通过技术革新、产品换代,争夺市场,做大做强,重新焕发生机。通过上市、合资、合作、重组等现代运作手段,为企业谋求更多的资金支持,更广的成长空间。对一大批市场前景好的老企业实行“退二进三”政策,积极引导企业进园区,给企业足够的发展空间,使企业由“小个头”到“大规模”。
  长城门业是一家有着24年历史的老企业,其产品在全国享有盛誉。该企业原来在老城区时,厂区面积小,产能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后来,在区里的积极倡导下,企业总部搬到了产业集聚区。如今,在年产40万樘门的产能下,该企业策划启动实施“双百万腾飞计划”,争取三年内上市,打造中国顶级门业企业”,是长城门业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阳光电缆有限公司原是一家乡镇企业,以生产电缆为主。在光缆逐步取代电缆的趋势下,企业如果不转型,将很快面临生存危机。2007年,该公司对原生产线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并与河南省网通子公司河南省通信电缆厂合作成立河南省通信光缆有限公司,从根本上解决了产品的销售及市场问题,使生产能力大为提高。目前该公司10条室内光缆、特种电缆生产线正在建设中,一旦投产,定将成为全国同行业的佼佼者。祥龙四五酒业成功控股杜康酒业,并成功在台湾上市,借助“杜康”这个全国知名的品牌,“四五”的前景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科技创新,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在推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过程中,该区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发展方针,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开掘“源头活水”。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明显进展。该区承担省、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5项。其中,瑞特电器公司FSTR-12防冻雨数控自报警高压同步跌落熔断器研发项目被列为省级重点攻关项目,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山都丽化工有限公司年产300吨高效除草剂噻吩磺隆项目和年产150吨农药、医药中间体烟酰胺项目分别被列为省重大攻关项目和省高新技术产业化贴息项目。全区专利申请量保持快速增长,万人拥有专利数列全市之首。
  发展高新技术,抢占未来“制高点”。积极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引导传统产业实施高新技术改造,推动产业优化升级,通过局部技术跨越带动整体水平提升,实现主导产业高端化。着力抓好生物制药、机械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8个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争取一部分高新技术重点项目列入国家、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增多,产业涉及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目前,全区已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2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项。
  创新,使新老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跃动着向上的激昂音符,共同奏鸣着川汇发展的铿锵乐章。

 

责任编辑:(川汇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