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日报: <<克难攻坚建设更加出彩川汇>>
――访川汇区委书记郭志刚
近日,川汇区先后召开常委会和中心组学习会,学习贯彻省委领导在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的辅导报告精神。
区委书记郭志刚接受采访时说,郭庚茂书记、谢伏瞻省长、邓凯副书记3位领导作的辅导报告,就如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深刻解读,对我省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部署,确立了总坐标、总思路和总方略,对河南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指导意义,为全省指明了今后改革发展的方向,既有前瞻指导性,又有具体可操作性。川汇区地处中心城区,更要认真传达学习和贯彻辅导报告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市委的要求上来,激发全区上下发展热情,凝聚全区人民的聪明才智,汇聚广大干群的力量,增强加快发展的决心,为早日实现周口崛起、川汇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郭志刚介绍,在认真学习讲话精神的基础上,川汇区按照《周口崛起方略》,立足实际,深入调研,认真研究,进一步廓清工作思路,激发工作潜力。全区围绕旧城改造、城市管理、基层基础建设等重点和难点问题,分成单个的专题逐个进行研究,逐一加以解决,解除包袱、破除束缚,轻装前行、加快发展。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全力推进旧城改造。在旧城改造中,突出“三个围绕”:一是围绕沙颍河两岸的项目,二是围绕主干道两侧的项目,三是围绕市重点项目。工作中始终坚持六个原则,即坚持三轮征求意见原则、先安置后拆迁原则、政府主导群众受益原则、标准和政策不突破原则、程序规范原则、让利于民原则,成熟一个改造一个,改造一个成功一个,逐步改善群众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加强城市管理。把2014年作为“城市面貌提升年”,开展综合整治“百日会战”等行动,举全区之力,下决心扭转脏乱差局面,提升城市形象。具体工作抓好“两小市场”、“门前三包”、基层基础、“两违”治理4个方面的问题。
建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3至5年的努力,把高新区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体现高新技术,上高新项目,体现产城互动、产业融合发展。对高新园区7个村庄进行整合,列入城中村改造规划逐步实施改造,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启动园区路网工程,加快企业科技孵化中心建设,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承载能力。抓科技含量高、财政贡献大的项目。久通电缆、瑞特电气等建成的抓投产,包装机械等落地的抓进度,地润电缆、混合动力汽车等签约的抓开工,增强整体实力。
打造“总部经济”基地。围绕地处中心城区的优势,川汇区借鉴外地经验,经过广泛调查和认真研究后,作出了发展“总部经济”的部署,并召开了动员大会,出台了具体办法,在川汇区积极引进总部企业,打造川汇总部基地,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壮大服务业。重点建设两条商业街、三个商业圈、四个商业市场、五个商贸项目。把七一路和文昌大道打造成为中心城区一南一北、遥相呼应的两条重要商业大街;发挥荷花市场商业圈、关帝上城商业圈、中原国际商贸城商业圈3个商业圈的辐射带动作用;建设好界牌街步行商业街、老汽车站聿田国贸步行商业街、八一路农贸市场、太清路汽车贸易市场;抓好华耀城、家乐福、丹尼斯、居然之家、川汇行政新区万果园商业综合体等一批大型品牌商贸项目,提升中心城区三产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
大力发掘文化旅游资源。为发挥川汇区的近郊优势和独特文化旅游资源,川汇区委先后3次召开座谈会,组织2次专题调研,明确了三点一线的文化旅游发展新思路,重点在关帝庙周边建设明清文化园,在行政新区打造艺术中心,在生态园艺场规划建设休闲度假和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三点连成一线,既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内涵,又为市民休闲提供适宜的场所。
郭志刚说,在各项重点工作推进的同时,要强化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为此,全区开展为期3个月的加强机关和干部作风建设专项整治活动,营造崇尚实干、恪尽职守、狠抓落实的工作氛围,凝聚起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为中心城区发展和富民强区目标实现作出更大贡献。(记者 徐启峰 通讯员 刘建伟)